天灰灰 霧蒙蒙 玻璃之城的 霾殤
早在兩年前,就聽到這樣一則笑話: 沙河的某個清晨,一個青年在霧霾中摸索出門,朦朧中看到路旁有一位老者,獨坐桌旁,肩披白褂,旁邊的桌上擺著一小圓筒,里面都是 簽 。興奮的他上前拿起圓筒晃了半天,抽出一支遞上前,說: 老先生,人生如霧,何處是路?給解一卦吧! 怎料老者激動地說: 我就賣個早點,你晃我筷子干啥?
開心一刻的背后,發人深思。最近幾年,很多人懷念兒時的青山綠水,夜空的點點繁星。但現實中,藍天、白云、星星、新鮮的空氣、干凈無污染的水已成為并不常見的 奢侈品 ,更多的時間,它們被霧霾所籠罩。
霧霾,猛于虎,已成為社會之痛,尤其是在化工、鋼鐵行業等重工業聚集地,看到藍天白云成了一種奢望。地處河北省邢臺市的沙河,享有 中國玻璃之城 的美譽,然而,由于玻璃產能集中,煙囪林立,粉塵漫天,該地天空陰暗,大霧蒙蒙,已被烙上 霧霾重災區 的印記。
來沙河不止一次,每一次,這座城市都讓人有一種要學會自強不 吸 、此處不宜久留的感覺。話說回來,玻璃廠在沙河比較集中,沙河成為 霧霾重災區 也在 情理之中 。很多人對玻璃廠的辨識是從高高的煙囪開始的,玻璃生產需要燃燒天然氣、重油、煤焦油或石油焦等燃料,除了天然氣是清潔燃料,其他燃料會產生空氣污染物:硫化物、硝化物、粉塵。
其實,就沙河而言,霧霾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位土生土長的沙河人向期貨日報記者坦言,在他的印象里,2000年的時候,遠處的城市上空就已是灰黑色的了。只是這些年,自己頭上的天空也陰暗成了灰黑色。 每天早晨上班,一走上東環路,眼前的空氣就明顯變灰、變濃。沿著東環向南到迎新玻璃廠附近的時候,霧霾的‘濃度’會再上一個臺階。
不僅如此,霧霾中的沙河,空氣中飄浮著大量的粉塵、顆粒,讓人呼吸困難。一輛輛轎車的擋風玻璃上,散落著大面積的粉塵和顆粒,如同降下一層厚厚的霜。
污染把藍天、白云、綠樹從日常生活隔離,灰蒙蒙的天,只見霧霾不見云彩,樹上落著一層灰塵,雨后沒有沖刷干凈,樹葉就會呈現夾帶雨水痕跡的朦朧綠。
對于此,不少沙河人在傷心的同時,更多流露出的是無奈。盡管自去年以來,環保政策不斷加碼,沙河各玻璃廠都上馬了環保設備,但當地人的感受是效果甚微,天還是那么灰,空氣中還是飄散著熟悉的味道,東環路還是那么煙霧繚繞。
但是,不管怎么說,沙河的環保 風 已經刮起來了,而且這陣風會越刮越烈。不能說環保實施的力度不夠大,只能說短期內見成效還比較困難。企業是否嚴格按照脫硫脫硝和無塵標準排放要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領導人的覺悟。當然,政府有關部門的態度也要堅決。只有多方配合,藍天才能回來, 霾殤 才能終結。
環保政策再加碼
環保之風吹遍神州大地,尤其近段時間,各地市刮起了更為猛烈的環保颶風。這次,不僅是鋼鐵、化工行業,玻璃行業也難獨善其身。其中,山東臨沂藍星玻璃成為本輪環保風暴中,第一個受直接沖擊的玻璃企業。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臨沂藍星玻璃被關停是在環保政策趨嚴的大背景下。臨沂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被環保部約談之后,當地政府針對該地區的主要污染企業如鋼鐵、水泥、玻璃等企業均采取了環保措施。
就玻璃行業而言,主要的污染源為粉塵、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其中,煤炭等動力燃料的燃燒,以及石英砂、石灰石等原料的開采運輸過程中會產生粉塵;國內玻璃生產線以高硫石油焦為主要燃料,其在燃燒過程中會排放出硫化物;玻璃窯爐達到一定溫度后,不可避免地產生氮氧化物。除此以外,玻璃下游制鏡廠帶來的重金屬還會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環保政策要求越來越嚴,執行力度越來越大。 處罰措施由單純的罰款到限產、停產,甚至永久關停,罰款金額日益加大,按日計罰,強制上馬運行環保設備等具體行為都能體現出來。 招金期貨分析師孫啟宏稱。
對玻璃企業來講,深切體會到環保壓力是2014年。以沙河玻璃行業為例,當地政府明確要求2014年6月底之前,全部生產線上齊脫硫設備,9月底之前,上齊脫硝設備,且在11月進行統一驗收。 據信達期貨分析師吳益鋒介紹,隨后沙河玻璃企業便陸續開始實施環保方面的整改。2014年年底,為了配合APEC會議,沙河玻璃企業更是被要求停產悶爐15天。現階段,環保部門可以做到實時監控沙河的環保指標。
細數近幾年來玻璃行業的政策文件,期貨日報記者發現,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平板玻璃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關于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產能力有關工作的通知》、《環保部針對玻璃行業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等文件,著手解決污染問題和產能過剩問題。
就在上周記者隨交易所玻璃調研團走訪山東、河北玻璃企業之時,新環保法公益訴訟首案被告方德州晶華集團在賠償近3000萬元后,宣布停產治污,這與臨沂藍星玻璃關停生產線相隔不到一周。
據了解,德州晶華集團共有三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其中,1號線2011年已停產,2、3號兩條生產線,一條已上馬脫硫除塵設備,另一條雖已建成脫硫除塵設施,但運行不正常,而對于脫硝設備,兩條線均未上馬。按照山東省廳部署,不拖延、不庇護,德州晶華集團務必于2015年3月底前完成整治。依照2015年4月1日零時準時關停的要求,德州市環保局要全程跟蹤,每日調度,關停當晚要現場督導,電視臺、報社要對關停情況進行跟蹤報道。
當前,臨沂藍星玻璃兩條生產線中,一條停產,一條保窯;德州晶華集團停產治污。山東金晶集團期貨部負責人焦勇剛告訴記者,臨沂藍星玻璃和德州晶華集團的關停,應該都因為環保問題,即脫硫脫硝不達標。這是環保政策加碼的結果,也體現了本屆政府在環保工作上的決心和力度,環保政策趨嚴是大勢所趨。
企業對 綠色旋風 感受至深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環保風暴主要席卷對象,玻璃企業對環保政策不斷加碼深有感觸。
最早是控制粉塵污染,后來是控制二氧化硫污染,上脫硫設備,再之后是控制氮氧化物污染,上脫硝設備,同時控制能耗。 在巨潤玻璃期貨部負責人閆金虎的印象里,之前的市場,環保指標考核力度并不大,交罰款就能解決,而現在,已上升到企業關停的地步。
對于臨沂藍星玻璃迫于環保壓力關停一事,閆金虎認為,這對玻璃行業來說既是警示,也是機遇,更是壓力。他坦言,一方面警示玻璃同行,必須加大環保設備的上馬力度;另一方面,對于已上馬環保設備的企業,在產能調整過程中,也是一種機遇, 但是,隨著環保力度的加大,玻璃企業要不斷更新環保設施,生產成本上升,也加大了企業自身的壓力 。
正如閆金虎所講,環保颶風帶來的最直接影響便是企業經營成本的增加,包括上馬環保設備以及設備運行等一系列支出。此次調研中,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上馬脫硫脫硝裝置導致玻璃企業生產成本上升40 60元/噸。
由于房地產市場走弱,玻璃價格低迷,行業大面積虧損。環保颶風又提高了生產成本。面對這樣的困境,玻璃企業也很無奈。
單說長利,環保壓力是越來越大。公司四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全部上了脫硫脫硝設備,光設備投資就是三四千萬元,運行成本分攤下來不低于40元/噸。 武漢長利玻璃期貨部負責人王成斌感慨,公司兩處生產廠區,一處位于市區,一處鄰近主城區,隨著環保標準的不斷升級和居民環保意識的逐漸覺醒,長利武昌主城區生產基地兩條生產線關停或轉型已是必然。
與王成斌有類似感受的焦勇剛也道出了他的苦衷。 隨著環保政策的加碼,玻璃企業逐步意識到環保的壓力所在,陸續加裝了除塵、脫硫、脫硝等裝置。 焦勇剛坦言,玻璃企業上馬此類環保裝置,只是為了能在高壓政策下獲得生存的資質,是一種被動的行為。
由于原料和燃料漲價、人工費用提高,玻璃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然而,產能過剩,玻璃行業連續幾年慘淡經營,銷售價格持續下滑,嚴重削弱了企業的盈利水平,部分企業甚至出現虧損。再上環保裝置,企業經營壓力更大。
不過,話說回來,環保政策的加碼對久治不愈的 產能過剩 不失為一劑良藥。 以往,不管是相關部門接二連三出臺重磅文件,還是市場持續低迷刺激企業進行自我調節,都對‘產能過剩’的療效甚微。頂風上線者有,起死回生者有,產能過剩仍是愈演愈烈。然而,此次環保政策的重磅出擊,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據焦勇剛介紹,截至3月24日,玻璃在產產能同比減少4770萬重箱,化解產能過剩看似有了初步成效。
淘汰產能,改善供需
不可否認,上馬環保裝置會增加生產成本,但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庫存成了決定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成本對價格的支撐變得弱不禁風。不過,環保之風來襲,使得部分玻璃企業關停,給產業優化、結構升級提供了一個好機會。
通過環保倒逼,讓各企業經過自主創新,改變生產工藝,降低污染和能耗,實現工藝技術的革新,從這點來看,算得上‘因禍得福’。 某業內人士稱。然而,行業轉型升級能否盡如人意,仍是個未知數。
此次調研中,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山東、河北的玻璃企業多數都按照環保要求增加了脫硫脫硝和除塵設備。為了擺脫困境,他們也加快了產業升級,以前企業主要生產低附加值的玻璃原片,現在則紛紛進行產業鏈延伸,或者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的LOW-E玻璃和白色玻璃。
金晶集團正在積極進軍汽車玻璃市場,另外也已建成自主研發、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條自動化海綿硅防火玻璃生產線。 焦勇剛表示,這幾年,金晶集團始終向綠色安全環保方向發展。
王成斌在采訪時也坦言,玻璃企業單純擴張的老路行不通了,2013年伊始,長利集團便開始謀劃轉型升級。 通過對置換出的洪湖新線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使新線生產出的產品更節能環保、更優質,且能直接作為LOW-E節能玻璃的基片,避免中低端市場的惡性競爭。另外,加大市場前景廣闊、盈利能力強的LOW-E節能玻璃的研發和生產規模。 王成斌稱,轉型雖然剛剛開始,但效果已顯現。 2014年全國浮法玻璃市場一路走低滯銷,長利LOW-E節能玻璃卻供不應求,產值僅占公司總產值十分之一的長利LOW-E節能玻璃貢獻了總利潤的三分之二。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在環保高壓下,能切實淘汰一部分產能,最大限度地改善供需矛盾,使行業更健康地發展,企業盈利水平得到回升,是玻璃行業 因禍得福 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玻璃行業減產效果初步顯現,但是行業布局真正得到整合優化,還需要較長時間。
現階段,環保政策逼停產能已經拉開序幕,環保標準全國統一,但受地方保護、貸款松緊、就業問題等因素影響,各地在政策的執行上力度不一,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能減少的步伐。 焦勇剛稱,環保政策的加壓,必將對后市產生積極影響,但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單靠環保政策保持行業產能平衡發展不是一勞永逸的。
在他看來,環保只是對正在生產但排放不達標的生產線產生效力,新上項目只要配備了環保設備,仍會投產。現有生產線經過整改,一旦符合排放標準,也將復產。因此,長期來看,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單靠環保施壓是不夠的。
陣痛期會持續較長時間
近年來,玻璃行業的起伏變化比較明顯,全國均價從2010年的1800元/噸下跌到1000元/噸,毛利率從25%下降到8%,企業銷售人員的態度也從 愛要不要 到 你要玻璃嗎 ,行業賺錢效應不再。
談及這幾年的變化,沙河某小型玻璃經銷商劉先生難掩心中無奈, 過去市場好的時候,從北京到南京一趟貨運下來,能落兩三千塊錢的利潤,運貨的利潤比工資要理想得多。而現在,運輸一趟,不賠錢就謝天謝地了 。
據了解,當前的玻璃價格已經觸及歷史低位,出現短期筑底現象。正因為一些貿易商看到了這一點,他們試探性地進行補貨,才導致近期沙河玻璃市場呈現 出庫加快、價格抬升 的階段性回暖。
記者一番調查后獲知,除了一些深加工、制鏡企業下游訂單相對可觀外,其他下游加工企業沒有大幅開工的跡象,下游訂單情況并不樂觀,對于玻璃后市的變化,多數人士不看好。
玻璃市場能否真正紅火起來還要看供需格局。 新湖期貨分析師馬靜靜表示,雖然政府一再刺激房地產市場,但目前效果不明顯,且進入2015年,玻璃產能退出緩慢,市場供需結構沒有發生實質變化。
同樣,在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張馳看來,玻璃的供給是剛性的,無論價格高低,企業都必須生產,這就導致玻璃價格更多受到需求端的影響,而需求并不會因為成本上漲而相應增加。
把時間周期拉長,行業維持目前的虧損,將導致大量企業退出市場,產能大規模減少。屆時,需求持穩,才有利于玻璃價格的反彈。 張馳稱。
以目前的行業表現來看,要想實現行業反轉,似乎有些困難。 供給端上,生產線停產冷修比例較高,一旦后期環保達標,裝置將重新點火,玻璃后備產能充足。需求端上,全國的房地產建設、城鎮化改革已經進行到一定階段,房地產快速發展的時光一去不復返。 廣發期貨分析師梁焱認為,如果不從內部解決這些矛盾,玻璃行業的陣痛期將會持續,且持續時間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