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快速換產實務(以10組行列式制瓶機為例)
(1)準備
①工藝參數管理
這是一項重要的成型工藝的基礎,沒有穩定的生產工藝參數,也就無從談起穩定的產品質量和合格率。
②線外會議準備
成型工藝資料員要根據生產作業計劃及相關文件(包括產品圖紙、歷史生產了解及產品質量規格控制標準)制定出(即將更換生產的產品)換產作業指導書等一系列工藝文件資料,報工藝主管、經理及主管領導審批,最少要在召開更換品種會議前4小時準備好。
③更換品種的會議組織
依據生產作業計劃確定召開更換品種會議的時間,通知參會部門(原熔、制瓶、模修、保全、電控、機修、質檢、包裝和倉儲)及相關負責人員。最少要提前一天開會,做好會議記錄,特別要針對上一次生產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客戶的投訴,共同商討制定對策,在生產過程嚴格執行及跟進;如果是新品種,到會人員要理解透合同評審內容,質量標準和包裝方式是否有特殊要求?設備具體的維修或保養項目要以更換品種所需的時間為準,可適當延長但務必請控制好時間。
④線外準備
根據會議內容進行線外準備工作,包括從供料機到推瓶機需更換的備件及設備部門利用停機時間檢修所需的備件,相關人員都要提前準備好,并于換產前放置于規定的位置;各部門要安排專人按照相應點檢表(包括模具點檢表、備件點檢表等)上的內容要求,進行更換前的再次檢查,防止混入不良備件,要點:絕對杜絕把線外工作變成線內工作!線外工作完成質量的好壞會對線內工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這是優秀換產團隊合作意志和相互協作配合意識的體現,也是團隊協同作戰的直觀檢驗。
【留意】為確保供料道玻璃液溫度梯度不被因換產而遭到破壞,并切實確保供料道的溫度穩定,必須做到換產進行中的供料機正常剪切運轉和供料道的正常出料量。對此必須做出專門安排并落實責任,要切實糾正換產過程減小供料機的玻璃液流這種錯誤習慣的誤區。
(2)任務部署與人力組織安排
把換產的內容(包括具體人員姓名、更換/檢修項目、關鍵點,第一、二次人員安排)填寫入“換產看板”。
換產人員配置(案例19人):
① 供料機及分料器更換可設定為 3人
② 停/開機的工藝參數調整可設定為 1人
③ 行列機初型模側的更換與調整可設定為 每2組1人×5
成型模側的調整可設定為每 2組1人×5
模具搬運的調整可設定為初/成模側各 1人×2
轉彎機/推瓶機的更換、調整可設定為 2人
④ 換產負責人(現場作業總指揮兼調度者)1人
(3) 開好碰頭會
在實施更換品種作業前15分鐘,由換產負責人把當天參與換產的人員召集到行列機附近的現場辦公室,依據轉產看板上所填寫的內容,即當天的工作目標(作業要點)等進行部署和重點說明。
(4) 列隊
為激發團隊精神,在進入行列機現場前讓參與換產人員有序列隊、喊安全口號!之后在換產負責人的指揮下步調一致投入作業,不僅可以再次喚醒“安全意識”,還可以達到振奮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也可以體現出團隊無形的戰斗力!
(5) 換產作業的實施
換產進行時,當確認所有參與換產人員有序地各就各位后,隨著換產負責人的“開始”哨響,換產人員按統一規定的標準化換產作業順序、作業標準進入規范的作業流程。現場緊張有序、忙而不亂的作業氛圍所體現的是工藝管理水準和換產人員的精氣神。
── 要著重強調換產專用工具配置的重要性,它會直接影響換產速度和質量。因為換產時需要各種通用工具和專用工具,管理比較規范的玻璃廠其做法是:按設備不同部位的調整需要,自制不同的專用工具,并且普遍使用氣動工具與專用工具相結合來提高更換的速度。
── 工具可分兩大類:
①校驗和測定用的專用量具:如芯子(或沖頭)機構、初/成模開關機構和溜料系統中心校正等校驗工具(這些工具并非每次換產品時都需用);
②機械調整、設定、更換用工具:包括各種通用及自制的專用工具,檢測設定精度自制的塞/量規等。
(5) 對作業質量的檢查
換產操作要根據換產看板上的安排,由專人按換產作業標準(包括供料機、供料道溫度、初模側、成模側、安全及現場)逐一進行作業完成質量檢查;一旦發現異常時,應盡快責成責任人立即整改,直至達到符合作業標準的要求。
換產現場的清理、整頓是工藝管理水準的直觀體現。不可設想一個混亂無序的換產現場能盡快完成和盡快達產。看似簡單的現場,要做到整齊有序,則是管理意識和現場管理水平的直觀體現。
(6)冷試車
待換產作業質量檢查確認無誤,就要啟動各機(段)組,進入設備空運轉即冷試車。由該機臺工藝員負責觀察各機構的調整狀況,并確認各機組各動作的配合狀態;一旦發現異常,就責成責任人立即整改,直至符合要求。
(7)下料與作業順序
換產負責人待工藝員確認冷試車正常后,發出逐機組接料的“指令”哨聲,一般從靠近退火爐的機組開始接料。注意:第一個周期下料時,初型模側的人員都必須無條件遠離機組一步之距,防止因飛料導致人員燙傷。待確認下料同步正常后,其它機組的操作人員才允許繼續其作業;待一組接料正常成型后,才能讓下一機組接料生產,即要逐機組有序接料,不可各自為政,埋下工傷隱患,請牢記:欲速而不達!若全機接料后3分鐘內無夾料故障,就可以進入下一道工序。
(8)人員重新分工
換產負責人根據換產看板上人員的二次分工,跟進涂油、機構動作、稱重、缺陷檢查、參數復制等作業的實施。
(9)檢查再確認
負責機前輸送帶上取“生瓶”的人員,務必要及時逐模號(工位)取樣(各兩個),放到待冷車的隔熱板上冷卻,注意要等模具溫度達到正常的生產狀態后才能取樣。瓶溫一旦降到常溫狀態,就要進行“生瓶”檢查作業,即使用相關通過式的量規、量具檢測產品的規格尺寸等;同時把另一份“生瓶”交由質檢人員在熱端進行同樣項目的檢測,存在的缺陷立即由專人進行糾正,可避免一個退火周期的損失。
(10)跟蹤
換產負責人要督促、協助相關責任人對所反饋、發現的異常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糾正,并跟蹤落實操作效果。
(11)移交標準
待整臺機的生產趨于穩定后,換產負責人要與制瓶主管進行工作交接,重點是工藝操作標準的移交,當然還包括產品質量控制標準的交待。
(12)制造執行
制瓶主管要跟進各班組操作人員嚴格按照工藝操作標準要求執行,與工藝員密切配合,一旦發現異常就及時溝通,共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目標一致:按時達產。
(13)總結
一個產品更換后,應及時對該產品的全過程進行認真準確的總結,以便從中發現問題,吸取教訓,并于下次更換時進一步改進。總結可分為三部分:
①線外工作的總結可通過發現線內作業存在的問題,找出線外工作的漏洞,并提出完善改進的措施。
②線內工作的總結通過換產的工作實績,對換產的組織、作業標準、人員素質、機械狀態等方面進行評價,找出問題之所在并提出改進措施。
③對該產品生產全過程的評估,通過對換后產品的生產全過程(質量、成品率)的評估,找出該產品成形工藝參數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
【留意】這一總結應貫穿于生產全過程,需要經常進行,也十分重要。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這一質量管的PDCA循環,才能逐步形成“工廠實用成熟技術”。
7 快速換產的作業順序
列出初模側和成模側的作業步驟。
8 更換品種的《作業檢查判斷標準指導書》
為保證更換品種作業質量,必須制定《作業檢查判斷標準指導書》。它是為換產作業的檢查判斷提供依據。該指導書所含蓋內容是從剪刀噴水到退火爐的瓶子排列,共計29個關鍵環節的檢查項目。
例如《作業工具配置標準指導書》目的是規范換產時的工具配置,以提高快速換產的工作效率。
《換產前作業指示書》它是生產計劃、換產信息發布等共計12個操作項。
《換產作業指示書》主要是換產技術參數等。
《過程作業指示書》是規范快速換產過程中的作業順序,以及各自分工協作內容、方法、注意事項、完成時間規定責任人、作業標準、記錄單據表格等等。
《作業檢查判斷標準指導書》為保證更換品種作業質量,必須制定《作業檢查判斷標準指導書》。它是為換產作業的檢查判斷提供依據。該指導書所含蓋內容是從剪刀噴水到退火爐的瓶子排列,共計29個關鍵環節的檢查項目。
例如《作業工具配置標準指導書》目的是規范換產時的工具配置,以提高快速換產的工作效率。
《換產前作業指示書》它是生產計劃、換產信息發布等共計12個操作項。
《換產作業指示書》主要是換產技術參數等。
《過程作業指示書》是規范快速換產過程中的作業順序,以及各自分工協作內容、方法、注意事項、完成時間規定責任人、作業標準、記錄單據表格等等。
《標準化模具檢點表》





